仍在困境中挣扎的碧桂园,最近终于迎来两件“喜事”。
一是再度上榜“世界500强”,二是11月5日,其141亿美元的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已分别获所需的法定大多数计划债权人(第一类)及计划债权人(第二类)批准。
尤其后者,对于碧桂园来说无异于拿到一块“免死金牌”。债务危机是碧桂园目前面临最大的压力,在境外重组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,重组完成后碧桂园将向债权人提供现金支付、可转换债券和期限长达11.5年的新票据,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,对应约人民币840亿元有息债务。
可以说,碧桂园的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已基本落地,只等12月4日香港法院正式批准了。碧桂园终于可以暂时缓一口气,将更多重心放在开发经营上了。
01.业绩仍在下滑
今年7月,碧桂园以2024年351亿美元营收重返世界500强榜单,位居第460位,榜单中另外两家纯地产背景的国内开发商是万科和绿地。
展开剩余58%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全年碧桂园总营收约为2528亿元,营收额的大部分都来自过往预售项目的集中交付,其全口径销售额仅有604.8亿元,这说明碧桂园的开发规模正在锐减。
碧桂园2025年中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,碧桂园实现总收入725.7亿元,同比减少约28.9%。其中,房地产开发收入700.28亿元,同比下降29.1%,归母净亏损则为190.8亿元。
更为严峻的是,截至今年6月底,碧桂园净债务为2545.83亿元。其中短期债务1301.3亿元,对应总现金余额仅240.62亿元。
“金九银十”被碧桂园视作保交房的黄金窗口期。今年9月和10月,碧桂园集团及其合营公司、联营公司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分别为25.8亿元和29.0亿元,前10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合计为279.6亿元,同比继续下降至31.30%。
02.巨债重负迎来转机
近两年,碧桂园销售业绩持续下滑,开发规模一再缩减,很大程度源于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缓解债务危机。这次的海外债务重组方案,是碧桂园自2023年发生债务危机以来,历经数次谈判最终达成的结果。此外,碧桂园近期还拿出了一个138.6亿元的境内债务重组方案。据相关媒体报道,这笔债务共有9只境内债券正在与债权人谈判,目前已经基本接近尾声,其中8只债券的持有人会议通过了重组方案。
不过碧桂园方面也表示,尽管其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已获大多数债权人批准,但实施建议重组将取决于多项本公司无法控制的因素,且概不保证建议重组将会成功实施或会于2025年年底前实施。
目前的碧桂园,可以说是困难与希望并存。按照公司的计划,2026年将是其回归正常经营状态的一年。对于曾被戏称为“宇宙第一房企”的碧桂园来说,重回巅峰的道路任重而道远,充满不确定性,但毕竟是看到了一丝曙光。
发布于:北京市
